南麂-大沙岙
發布日期:2016/1/1 15:47:09 來源: 發布者: 瀏覽次數:次
大沙岙海濱浴場
海濱浴場是大沙岙景區的主要景點。大沙岙景區實行半封閉式管理,一部分是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不對游客開放;另一部分是對游客開放的海濱浴場,是南麂列島的標志性景區,也是夏天到南麂旅游的游客必到的景區。整個海灘長800米,寬600米,總面積48萬平方米。
大沙岙的沙質細軟干凈,踩上去感覺非常舒服,而且還不會粘腳,這種沙屬于獨特罕見的貝殼沙。在這片看似平靜的沙灘上,生長著六、七十種貝類,每天的海潮把這些“小家伙”沖上沙灘,它們就埋伏在這片沙灘里,靠海水給它們帶來營養物質,所以這是一片富含生命的海灘。各種貝類埋棲的深度各不相同,如等邊淺蛤、巧楔形蛤離沙表只有十幾厘米,大竹蟶埋棲深度可達1米,而伶鼬榧螺大熱天的卻在沙面活動。
這些貝類死后留下殘骸,漸漸化為沙粒,日久天長,便形成這片沙灘。據說全中國只有兩處這種世界罕見的貝殼沙灘,另外一處在臺灣屏東砂島生態保護區內,由于非常稀有寶貴,臺灣實行全封閉管理,游客不能到貝殼沙灘上游玩,為彌補游客的缺憾,當地保護區創辦了墾丁貝殼砂展示館,在里面設立了一個觸摸區,允許游客用手感覺一下貝殼砂!
漫步在沙灘上,讓人感覺輕松愉悅,一直走到海水邊緣,腳步也不會下陷。南麂海域的海水非常好,你也可以去暢游一番,跟大海來個親密接觸,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靠近和越過警戒線!也不要去觸碰海上各種飄浮物,以免被其上帶有鋒利外殼的牡蠣、藤壺等類所劃傷。暢游過后躺在沙灘上,用雙手把身邊的沙子往身上蓋,蓋得越嚴越有趣,使人渾身癢癢的,有時你會感覺到有一些小東西在你肌膚上蠕動、爬行,別害怕,那是夾雜在細沙中的沙蛤之類,它們跟你嬉戲親昵,給你肌膚做按摩呢!沙蛤就是等邊淺蛤,形狀呈等邊三角形,味道鮮美,且有滋陰補腎、降火生肌之功效,是南麂最有特色的海鮮,號稱“天下第一鮮”。
虎嶼雄姿
大沙岙前面那座小島叫虎嶼山,它像一只龐大的老虎,頭向東南,尾朝西北,搏擊在海天間。它西距大山頭350米,東距山腳寮自然村550米,面積約0.023平方千米,最高海拔50.8米?;Z后面,有一塊黑色的礁石,叫“小虎嶼”、“虎子”或“虎糞礁”。據當地漁民說:大沙澳背后叫獅山,獅山上的獅子很多,與老虎不共戴天,在一個夜晚,眾獅子窮追不舍把老虎趕下了海,老虎嚇得拉了一堆糞,就是虎嶼山邊的“小虎嶼”。
這只老虎像一位忠實的衛士,守衛著大沙澳的安全,不讓鯊魚等攻擊型的魚類進入,說來奇怪,南麂海域常有鯊魚出沒,但大沙澳卻從來沒有發生鯊魚傷人事件,這應該歸功于虎嶼吧!虎嶼左側又長又窄的一塊礁石,形如龍船,在海浪之中起伏跌宕,故稱“龍船礁”。 請注意:這些地方都是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未經批準是禁止人們進入的,大家只可遠遠眺望。大沙澳澳中有島,島旁有礁,礁島呼應,景色迷人。
大山和南麂山
南麂島上有兩座山,一座叫“大山”,是全島的最高峰,海拔229.1米,戰爭年代叫“230高地”?,F在這里屬于保護區的核心區,不對游客開放;另外一座叫“南麂山”,高192米,山頂建有一座圓塔狀的觀光臺。這兩座山盤踞在一起,形成南麂的制高點。東南面就是大沙澳,西北面是馬祖澳,站在山頂,居高臨下,可攬東海萬傾波濤。清晨,朝陽從東方躍出海面,十分壯觀,這里成了南麂列島觀日出最佳處之一。
保護區區碑
出大沙岙海濱浴場往右,就可來到一座海濱小公園——龍頭公園。在這座袖珍型公園的靠海處豎立著一塊黝黑的花崗巖石碑,上書“國家級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幾個大字,下署國家海洋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背面刻有保護區簡介,這就是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的區碑。該碑立于1991年11月,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移動或損壞這個保護區重要標志物。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不僅在海洋生態方面有著重要的保護研究價值,而且是海洋貝、藻類的種質資源庫。建立自然保護區,功在千秋,福及子孫。望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保護并建設好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以促進海洋科學和海洋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