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麂·馬祖岙
發布日期:2016/1/1 9:35:00 來源: 發布者: 瀏覽次數:次
馬祖岙
舊志因諧音訛為“茅竹岙”,其實系紀念“媽祖娘娘”。岙全長820米,岙口寬990 米,岙底與大沙岙連在一起,(據考證,古時大沙岙與馬祖岙相同,稱為海溝,后經泥沙沖積及人工圍墾使其成為兩岙)該岙總面積1150畝,原為平陽海帶場養殖海域,放養海帶、貽貝、羊棲菜、鮑魚、海參等多種海珍品。
地處南麂島的西邊,視野開闊,每當夕陽西下,海鳥歸巢,落霞滿天,海天一色,美不勝收,也是欣賞南麂日落美景的最佳地點。
銅藻場
銅藻場位于馬祖岙口,南麂列島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的銅藻試驗場設在這里。銅藻是藻類的一種,屬褐藻門墨角藻目馬尾藻屬,系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溫帶性海藻,在維護南麂列島生態系統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連續地分布于我國沿海,在浙江省外側島嶼廣泛分布,特別是在南麂形成較大規模的海藻場。銅藻藻體呈黃褐色,藻株高大,樹狀,枝葉繁茂,一般高0.5~2米,最長可達7米以上,單株鮮重3千克以上,成片漂浮水面,堪稱“中國巨藻”和“海底森林”。銅藻能吸收大量碳、氮、磷等。據研究,3.5噸藻體可以吸收1.27噸碳,0.22噸氮和0.03噸磷。不僅如此,它對海洋環境生態修復能力也極強,是應對氣候變化、凈化海水水質的重要工具,其生長速度快,生物能量巨大,引起國內外海洋工作者的關注,特別是生態學家的極大興趣,現已被列為海藻場重建、海洋環境生態修復和生物能源開發的首選物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