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麂·國姓岙

發布日期:2016/6/1 9:50:02 來源: 發布者: 瀏覽次數:

  國姓岙

  國姓岙位于本島偏北部,寬1000米,長1900米,三面環山,是南麂列島唯一的優良避風港,也是重要的軍港,進出南麂島的快艇碼頭也在這里,不論是東南風、西南風、東北風,船只停泊在澳里面都很安全,每年的6月至9月的臺風季節,這里也是漁船重要的避風港,但是如果吹西北風就不行了,所有船只均需提前到大陸港口避風防災。這里原名“西岙”,后來因為鄭成功的部分水軍曾駐扎在南麂島的西澳進行操練達兩年之久,后人為紀念鄭成功,改名為“國姓岙”。

  國姓山

  國姓岙岙口北面的那座小山丘,叫國姓山,原來澳之山巔有一祠,叫“國姓祠”,是明末清初的民眾為紀念鄭成功而建造的,奉延平王神像,后因戰爭被毀,現留有部分殘垣。山澳海邊的峭壁上刻有“官嶴”兩個大字,每個字約40厘米見方。在右下角刻有“虎林”二字,在澳的南面鄭成功雕塑下方的巖石上刻有“海天拱印”。另據史書載:在大沙澳的巖石上,原來也有“石首呈珠”,下署“虎林”的摩崖石刻,后被毀。據說這些摩崖石刻均為當年鄭成功親手所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斬龍尾

  據島上百姓講,當年鄭成功曾在島上屯兵、造船。他選定了當時地形險要的西岙當大本營,在山頂開辟甲兵場(步戰練兵場),在岙底鑿掘兵庫,在海面進行實戰演練。

  一日,國姓爺正要開始指揮演習,100只戰船點來點去卻只有99只。騎在驢背上找驢,他把自己坐的戰船沒算在內了。他正奇怪,一下聽到殺聲四起,烏云滾滾,海翻山搖。原來,清兵許多兵艦,已把南麂島團團圍住。國姓爺不覺“哎呀”叫了一聲。這時,空中忽然炸響了幾聲悶雷,東海龍王聽見雷聲,馬上命令蝦兵蟹將撥開浪頭,一個個跳上海面,乒乒乓乓為國姓爺助戰。一場惡戰,只殺得血染海水,浮尸漂流。國姓爺站在西岙有段叫“龍尾”的山頭,眼見手下兵將遭受重大損折,牙齒咬得格格響,猛一下舉起護身保命的神劍向山崖狠狠砍去;神劍頓時斷成兩截,飛得無影無蹤,砍到的地方迸出一道火光,直沖云天,“龍尾”早被斬成兩段。兩段之間相隔幾十丈寬,海水嘩啦啦滾過去,國姓爺的戰船一只只從那個缺口平安突圍了。這個地方以后就叫“斬龍尾”,兩岸真的如劍斬刀削一樣。




青青久久av北条麻妃